考研论坛

 
查看: 5075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经管] 跨考高分上岸哈工深金融科技,兼谈复试准备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32

帖子

7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精华
1
威望
2
K币
71 元
注册时间
2016-10-29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9-3-25 16:3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多年以后,当我站在诸多HR面前,将会回想起在哈工大正心楼面试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
当时,面试来到了第三个环节——专业面。我的面前坐着四位面容和蔼的教授,心中忐忑:一来,这是我考研生涯的最后一道难关,一切即将尘埃落定;二来,由于是工科跨考经济学,我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跟上这些学识渊博的老师的节奏。
当将要答完第一个题目的时候,我没有料到面前的教授会作何反应——直到他露出笑容,说:“这是目前这十几个人里面,我觉得答得最好的了。”随后他身体前倾,脸上还是挂着笑,“你是跨专业的啊。花点心思,你一定可以把这玩意学明白了。”

良言一句三冬暖啊。有那么一刻,我真的想哭。于我,教授的鼓励就像在穿过一条漫长黑暗隧道时到了尽头,终于看到的温暖亮光。

简单自我介绍下:工科跨考,初试399,专业排名中上,复试笔试第一,面试第一,总分第四。

这篇经验贴,分三部分。
第一部分是考研两年的心得体会。写得比较感性和私人化,并非想做自我感动这种矫情的事,而是尽量真诚地展露我的心路历程。如果你不爱看,可以跳过。个人认为考研全程都要把心态给端正放稳了,这是最基本的,但相信我,不容易做到。

第二、三部分是介绍下自己的初试和复试备考过程。由于专栏里其他大神们都讲了很多初试的心得,有些我也很认可,所以就不打算在此着更多的笔墨。从结果来看,我复试还行,那就试着讲多一点这方面的想法。

Part 1

有人说:“考研备考,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。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,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。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,灯光亮了,你发现,如果你认真洗过了,那件衣服光亮如新。”

如果你真真切切走过考研这一路,你会发现事实的确是这样的。如果你学过有效市场理论,你会发现市场信号繁杂,只有不确定性是确定的。考研最麻烦的事情,就是不确定性。你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复习状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,你更无法得知你的对手们已经跑得多远,你甚至无法确定今年目标院校扩招还是缩招……(我去年报考的那个专业方向今年统考名额缩招至两人,报了我会不会成炮灰呢?)

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从考场出来自我感觉良好,结果连复试还没进去,他们中的一些人,我想并非不努力没付出,只是不够理性不够幸运罢了。今年人大苏州校区一专业线划到了404,网传有一个考了403分的老哥哭着找调剂。

所以笔者一直到录取榜单被贴出来之前,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上岸,以怎样的姿势上岸。放榜的那个早晨,春天的哈尔滨有点冷,穿着加厚的羽绒服走了半小时,来到贴榜单的航天楼。一路上,我想的最多的就是万一这次没书读,Plan B应该怎样做……

曾经对朋友说,我无论如何都要把研考上,这点我丝毫没有怀疑过,哪怕一分一秒。如今终于上岸,回头看,有些事情已经风淡云轻,但依然闪闪发光的,是那个执拗的念头。考研期间碰到形形色色的人,有些交谈过几句,转身投入人海,不知去向;有些志趣相投,经常交流,慢慢成为朋友。就我碰到的那些人里面,有三战还是差一口气没考上的;有三战成功上岸C9工科专业的,考上之后他说想把书全撕了;有工作三、四年之后,辞职回来跨考金融专硕的;有一边工作一边考,不敢辞职,还要往家里寄钱的;有不知道考了多久不知道遇上什么样的事情得了心理疾病的……
我试图用三言两语去描述这些故事,但这背后,都是一个个鲜活,有生命力,跟你有着相似梦想的人。并不想放大这件事的难度,也见过有很多人认真备考半年甚至更短时间成功上岸985/211的。我想说的反而是,正因为试着去了解别人的百态人生,才对自己的境遇多一分释怀和感恩。王小波最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:“参差百态,是幸福之源。”试着去了解别人,才更容易理解自己。

你可能觉得太鸡汤,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。

现在的趋势是,每年报考人群中,非应届生越来越多了,最新的数据显示,接近百分之五十。从2009年到2019年,报考人数增长了将近1.5倍,但是在录取比例方面,2019年的报录比也可能达到4:1的新纪录。并且所有人心里都明白,19年不会是最值。

所以如果你考虑好了,或者你从来都没有怀疑过,要实现读研这个梦想,那么,放下手机,“立地成佛”。确保自己百分之一百地投入其中,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,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理性选择,然后终于有一天,你可以像上岸的其他人那样,写写你的经验贴了。


Part 2

初试部分:

按经济学的思维,人要善于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。所以我会在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花多点笔墨,其他没有详细提到的,不妨去看看其他大神们的分享,或者留言,我会知无不言。

数学的复习,关键是:多做题,多回顾错题。前期跟着你喜欢的老师做好笔记是很有用的,因为你会经常需要回头来一遍又一遍地翻笔记,记忆公式。推荐用活页本来做笔记,这样方便修改和补充。

说多一句,善用学习工具,善于查找信息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前期不需要闭门造车,在网上多看些方法论,多跟研友或者学长学姐交流,一定会有收获,甚至会让人少走很多弯路。绝大多数考研过来的人都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得,因为都知道这个过程的不容易。在考研期间,我就得到了一些学长学姐和已经上岸了的朋友的热心帮助。对此我怀有感激。

我发现前面发帖的那些大神同学们都讲了相当不错的方法论,比如幻化秋叶的数学复习方法,以及waiting英语学习的一些心得。不过,对于是否做英语模拟题这点,我有些不同意见。

我后期由于对真题阅读的内容过于熟悉,从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,做过张剑的模拟题,感觉虽然会比真题难度会稍微高一点,但用来练新题(再啰嗦句,是建立在熟悉真题的前提下)是适合的。而且,今年张剑的模拟题碰巧押对了一篇阅读文章,就是讲GPA通胀那篇。当然英语讲押题是没多少意义的,但这件事说明张剑在捕捉考研阅读风向这件事情上面有较高造诣。

政治今年我考得还行,考了79分。跟多数人冲刺阶段背肖四不太一样,我用的是徐涛的小黄书,配合他的押题班那三次直播。徐涛讲课水平有口皆碑,所以我一路跟下来。听完押题班直播课后,我认为自己基本学会怎样去答政治大题了。总的来说,是有套路、会分点分段、适度结合材料、善于提取关键字句。

我想重点讲讲提取关键字句这点。有些人背政治大题,是从第一个字开始,一字不落地往下背。这种方法可能效率不高,也没必要有这样的精度。按任燕翔的说法,背诵精度越高,你所需投入的时间就会越多。
我的做法是:拿到一篇政治大题的答案,我会先逐字逐句地默读两遍,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之后,我再按自己的理解,用颜色笔(研究表明,大脑是“好色”的,让你的背诵资料多点颜色有助于背诵)去划出关键字句。这样背诵负担就小了,答题的时候再结合材料,以及一些模板字句(有些科目有些没有)。用这样的方法把小黄书或者肖四背两遍,我觉得拿个七十分不成问题。
当然,政治大题是拉不开太多差距的,关键在于选择题。选择题无他,卖油翁有言:“唯手熟尔”,还是得多刷题,慢慢就会刷出感觉了。基础和强化刷的是肖秀荣的一千题,后期刷了肖八肖四,以及徐涛的模拟卷。

专业课方面,作为工科跨考生,拿到了134的分数,我感觉还过得去。
第一年我报考南方一所211,考的一样是微观和宏观,同样考了130+,所以说我专业课方面应该是有自己的一点点心得了(当然跟大神比,还有相当的距离)。
我的经验对于那些跨考生来说比较适用。特别是那些比较早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,时间稍微充裕点的话,看多点绝对没坏处的。
首先,我认为自己跨考经济学,主要是由兴趣驱动的。跟多部分人一样,在上大学之前的生活里,是没有接触过搞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研究的那些人的。自己虽然有阅读的习惯,但在大二之前看的最多的是文学和建筑土木类的读物。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网易公开课有个经济学家访谈,陆续看过节目之后,我被这群经济学家的谈吐折服,也对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有了兴趣。我才知道,原来世上还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从事这样的工作,做这样的研究,对世界有这样的思考。厉以宁、张五常、陈志武、许小年、张维迎……可谓群星璀璨。正因为有这样的开端,才有后续的种种。


当然,按北大光华的香帅老师的说法(香帅老师有一个非常棒的课程,在复试那块会细谈),经济学是国师之学,金融是百姓之道。二者还是有不小的区别。这些囿于篇幅,按下不表。

不知不觉又说多了,下面讲下我在专业课方面的复习。
打基础阶段: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应该是市面上最好的经济学普及读物了。我看了微观的原版,非常通俗易懂。事实上,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本经济学书籍是我非常敬佩的张维迎老师写的《经济学与原理》,这本书的特点是介绍了不少奥派的内容。
但这对于开始时间比较晚的同学来说不适合,而且,讲真,不看也没事,不影响你应试备考。当然,看了你可能更容易上手,特别是对复试有好处。比如我这次复试英语面抽到的文段,是讲经济学中规范性和实证性两种研究视角的(也就是社科里面通常提到的应然和使然),我能判断出是来自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的,因为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太好辨认了,而且知名度高,卖得好。

在打基础的阶段,多数人适合看一到两遍高鸿业的宏微观。从应试角度来看,这也是非常好的教科书。尤其重要的是揣摩、学习里面的表述方式,用于答题。跨考生可以在看完一轮书之后,开始看第二轮时,把课后题好好细做一遍了。一开始会有点慢,特别是那些理工科生,以前哪有做过这么多简答和论述题。慢慢来,比较快。打基础阶段还有必要看下辅导课程。现在市面上这种专业课辅导课程五花八门,我个人觉得郑炳的课不错,一直也是跟着他。如果你时间紧张,把他的基础和部分强化课程看看就行。

另外,哈工大深圳849专业课是有指定教科书的。
我今年吃亏在没看指定书目,出了几道不是很熟悉的题目。比如:“如果实际利率为正,那么实际利率升高,对储蓄(或者消费)的影响是不一样的”这种风格的题目我想是需要看指定的书目。
再比如,拉佛曲线在高鸿业的版本里没有涉及。所幸的是我在《复旦经济学原理》那里有听过这部分内容。(这个知识付费节目是根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来做的。)
说起来,我个人认为指定书目不是那么读者友好,至少不够初学者友好。所以不妨强化阶段,在对宏微观有了一定框架之后再来啃这些书目,重点也是把课后题仔细做做,我想已经足够。

冲刺阶段重点是,卡时间(三小时)模拟下考场状态。有些人数学跟英语会经常做模拟,但专业课却没有重视这块。这必然会吃亏。我感觉今年的题量增加了不少。从拿到卷子,手一直没停过,直到铃声响起我都在写写算算。哈工大的真题能在网上找到,今年的也有同学搞了份比较详细的回忆版,实在找不到的可以找我要。
真题如果都做得比较熟了,我个人觉得可以做下其他院校的。这点见仁见智。我后期花了不少时间用暨大的真题来训练,感觉这两个学校难度比较贴近。

关于专业课,我还想提几点自己的心得:一是需要背诵的内容早点开始读读背背。不然冲刺阶段还得背政治和英语模板之类的,你会觉得时间不够用。有个小窍门,把自己学的东西试着跟身边的人讲一遍,或者就想象自己是老师,在教别人这个内容。有研究说这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。
二是善用学习工具。不少人都会买圣才的一些辅导书,但较少人会用他们附赠的电子书。我的用法是用这种电子书来搜关键词,比如我想到拉弗曲线,但我忘记它是讲什么的了,甚至我都不确定看的书里有没有涉及到这个名词。那么我搜一下,就能判断它在书中的哪一块了。


在这个专栏上面看经验贴,你会经常看到“做题”、“刷题”这样的字眼。如果说考研有什么诀窍,就是“做题”这二字了。把每道题落实到纸上,把专业课的框架呈现在笔记本上,甚至经常动笔写一写名词解释,会发现,有的名词自以为是懂了它的意思,但一开始写起来却是找不到精准的表达(这往往是给分点)。不信可以试着写一写“边际效用递减”这一名词解释,然后对照资料上的,看看你有没有精确地描述了这一概念?

所以说,考研首先是个苦力活。但是不要急,是你的,岁月都会给你。刚开始复习,有时进度(特别是数学或者跨考生的专业课),会让你怀疑人生。但相信我,上手之后,加速度会越来越大,直到有一天,你可能发现自己居然能揣测到命题人的一些命题思路(套路)了。相信考上的同学会有同感。




Part3
复试备考阶段我得到了很多同学、朋友和学长学姐的帮助,这是我能取到一个相对不错成绩的主要原因。对此,我心存感激。当我遇到一些弄不懂的问题时,我有机会去问我一些考金砖的朋友,以及去年考上了的朋友,还有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。他们无一例外,非常热情地给我耐心解答。真的非常感谢他们。比如copy,三金,跑友章鱼哥,辉兄,王学长,xy,xx等等……我可以列出一份很长的名单,他们对我的帮助都一一记在心中。
考研这段时间,我对朋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。人与人之间,是有磁场的,有些相吸,有些互斥。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暗淡的时候送上温暖和亮光。而有些陌生人(或者暂且陌生的人们),他们也不惜传递温暖的火把与你,虽然他们其实完全没有义务这样做的。
这也是我花了三天时间,前前后后敲下这将近一万字的经验分享的动力所在。我也希望这点努力,能让读此文的你在需要的时候有一丝收获,感受到一点温暖。


哈工深金融科技19面试回忆录:

下午一点开始面试,会要求十二点四十分去到那里报道。报道完就是坐在课室里等。所以下午去的时候带上面试准备的资料,再熟悉下。
因为进复试的人比较多,这一次是产业经济学跟金融科技两个方向分开面试了。应用经济学总的是41人进复试,留26个。所以说,竞争比较激烈。

面试分三部分,每个部分都是一进去就让抽纸条答问题,并且按秒表开始计时。每个部分大约七分钟:
政治面部分:考察政治倾向和一些时政类问题。这次我抽到了国内某地开展扶贫工作,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。下面会有两个问题:一是你知道中国具体脱贫攻坚,全面小康的时间点吗?
二是,怎样开展扶贫工作,给出三条建议。
在去复试之前,我有认真思考过扶贫的问题,而且我要求自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。我当时想的是,扶贫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。而贫富差距的缩小,从需求端来看,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消费需求,因为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,边际消费倾向(MPC)递减。简单来说,就是富人有的东西已经够多,所以给他们更多的钱,他们拿来买东西的部分相对较少;穷人则相反,一旦有了闲钱,他们会花多点来改善生活。
答完问题之后,随机问问题。有位老师问我兴趣爱好是什么。
我说是阅读跟长跑,接着我谈长跑的好处。老师追问,现在还有在跑吗?
我答,考研期间有在坚持。因为长跑让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。

英语面试部分:
抽纸条,上面是较长的一段英文,接着会有一个问题。各种话题都有。要求先朗读这段话,然后有一分钟思考那个问题,接着回答。
我抽到的文段是关于规范性和实证性两种经济学研究方法。我印象中,在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看过这段话,因为我刚好看了这套书微观分册的原版。在此再次安利此书,初试没有时间看的,复试备考期间可以读读。
文稿后的问题是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规范性和实证性两种视角的例子。
这类问题比较考验人的临场发挥能力。我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够好。
后面聊着聊着还把这两个英语名词弄反了org,老师善意地提醒了我。

专业面试部分:
同样是一进门就抽纸条答问题。
专业面老师有四位教授。
我抽到的问题是:怎样理解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可以要求一点想一想的,不要太多,三十秒吧。
然后我开始答:先说了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再具体到金融领域。我一开始没有完整的思路,于是从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东西讲起。
我先聊了15年前后中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,然后开始汇率市场化,人民币国际化的漫漫长路。
接着我提到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股票市场,我谈到科创板的意义,五十万的投资门槛,会把部分散户挡在门外,这样做的好处是,引导股票市场由以散户为主导向机构为主导转变。现在国内股市市场一大特征是散户居多,高达百分之七十,而像美国这种发达市场,散户占比不到百分之三十。由于羊群效应等散户特点,我国股票市场容易出现追涨杀跌,暴涨暴跌的情况,长期来看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。
接着教授提示我可以讲讲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,这方面我有过思考,于是又讲到按北大光华的香帅老师的观点,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全球来说都是比较普遍的。商业银行由于担心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,怕贷款收不回来,所以不愿意贷款。
中央开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,是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,但怎样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。
另外一位老师提到,易纲行长近期推行的一些金融工具帮助中小型企业,你怎么看。
我说,我对这些工具了解不深,但注意到央行近期连续降准的动作。过去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这一举措能有利于经济发展,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,可能是个“救命”的政策。
临出门前,那位教授对我说,你是这十几个人中讲的最好的那个,花点心思,你一定可以把这玩意学明白了。
我听了很感动,很开心。可能这是老教授习惯性对后辈的鼓励,但对于我,意义非凡。想想自从决定跨考,又决定二战,到今天终于完成了人生的一段旅程。在这么关键又紧张的时间点上,有一位老教授对我提到这么两句话,确实让人有种想哭的冲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全程下来,专业面的教授们都是慈眉善目、对人非常友好的。对于专业面,我一开始心里也有负担,但事后来看,过多的担忧是多余的,只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就好。我当然知道自己现在掌握的东西,包括我面试时所讲出来那些观点是多么的浅与薄,但事实证明,教授们比想象中要包容得多。


复试笔试回忆:

指定书目是博迪的《投资学》,我听到一些老师的说法,这本书在投资学领域非常权威,常春藤盟校的一些博士课程还会用到此书。所以,可想而知,对于初学者,想要短时间内把这本书完全吃透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 所幸,笔试考的也不难,没有任何的模型推倒,你要记住的就是结论部分。甚至连那两个最优风险组合和最小方差组合的公式也没有考到。

题型是选择题加简答题。

其中选择题一百分,简答题一百分。
范围:基本包括整本书的内容。(第七部分基本没有涉及。)
考点:选择题有几道课后题原题。
衍生品那块考得比较多。从期权定价,期货定价,远期互换,信用违约掉期(见到这个就选信用风险相关的。)远期合约相关的概念等。
比如:
期权定价跟什么有关:
A.股票价格上涨会引起看涨期权价格上涨
B.股价波动性增加会引起看着期权上涨。
再比如,期货空头和看涨期权多头搭配,然后问这种搭配本质是:
看涨期权多头,看涨期权空头,看跌期权多头,看跌期权空头。
固收这块也是重点考察内容。债券票息利率和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。利率的期限结构考了简答题。凸性也考了概念。问凸性是表现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。
权益估值ROE考到了。
财务报表分析没有涉及。
封闭基金的到期收益率计算。(本质是考察HPR公式而已)
APT和CAPM的区别(多因素和单因素)
sml线表示哪两种变量的关系。(预期收益和系统风险的关系)


简答:
1.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的内容。纯粹预期假说,分割市场假说,流动性升水假说的内容。
这三种假说分别怎样去解释向上和向下的收益率曲线。
2.简述CAPM模型的运行原理。
3.简述有效市场理论。弱有效形式,半强有效形式,强有效形式三种的内容。与及他们的实证证据。
4.简述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含义和区别。金融资本一般包含哪三类。对于不同的风险偏好的投资学来说,你会怎样建议他们投资这些金融资产。


复试一些方法论:

简答题风格很像金融专硕专业课考的部分内容。我在复习期间就是用金砖的资料来准备简答论述题的。
此外,在啃博迪投资学期间,我看了一些网课,其中包括炳哥机构的一个刷题班。不过个人认为,相对于复试考察的内容来说,这个主要面向厦大和复旦金融专硕的课程讲得太深了,最后我没有看完。
学习方法上,我还是按初试部分分享的那样,落实到笔头。我根据课程和书本,整理了投资学的部分笔记。

(你会发现我复试时候的笔记会有多种颜色,并且经常会有补充。上图在三种有效市场形式的后面,我第二遍看这部分时把相对应的结论用红笔补充下来了,比如半强有效形式成立时,基本面分析无效。到笔试的时候,有道二十五分的简答题就用上了这部分内容。)

这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。有言道:“不动笔,不读书”。作为一个阅读量比较大的人,我以前没深刻理解这句话。今年考研期间,我关注到了清华博士后核聚老师的课程和他的公众号,从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和力量,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方法。这里提提核聚老师一直强调的,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:书不能只用来看。“看书”是个伪概念。“如果你在图书馆看到有一个同学,捧着一本书一个小时没有动弹,他一定是在假学习。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。”这是核聚老师的原话。真正高效的学习,要落实到笔端,要记笔记,要划出重点标出疑点,要做题从而有及时反馈。书可折可涂甚至可撕,却不能只是“看”。这些方法论对于应试备考有帮助。

复试面试部分,我想考查的更多是平时的积累和临场发挥能力。当然,事前的练习和模拟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先说平时的一些准备。多读书多看报,少吃鸡多睡觉,多看点财经新闻和公众号。比如华尔街见闻、财新网、香帅的金融江湖、泽平宏观、饭统戴老板等等……这里我重点推荐下香帅的得到专栏,作为一个小白,它有助于我们夯实金融的知识基础,构建起金融的框架。最大亮点当然在于它的现实导向,香帅老师会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热点来聊金融知识。我跟一个考金砖的朋友聊天,他是知识付费的深度用户。他觉得对比其他很多课程,他愿意掏一千块来看香帅的这个课程。我听过不少,确实不错。

囿于篇幅,没法在这里展开讨论上面这些老师们教给我的东西。以后如果有时间,我会写写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一些体验和思考,到时会发在我跟我一朋友一起搞的公号上面(微信搜索向芽塔),有兴趣可以关注下。我只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生,但我同时还是个乐意分享、喜欢写作的人。

复试最美妙的体验还有跟朋友们一起在天台模拟面试。我们按考试的安排来进行模拟,主要是练习英语口语部分。今年一起模拟的两位报考哈工大的朋友都成功上岸了,静候其他朋友的佳音。我还找了考上的学姐来指导面试。再一次地,体会到了朋友的意义,那种一起进步,互相支持的感觉无与伦比。

所有人都明白,考研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关卡。考上研之后的第二天,我动身前北京,去找一些朋友和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,清华五道口博士陈老师聊了聊我的困惑:要不要读博呢?跨考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怎样走呢?什么是金融科技?……备考期间的各位还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。但终有一天,你会遇到它们。

祝好运!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0

    主题

    5

    帖子

    28

    积分

    新手上路

    Rank: 1

    精华
    0
    威望
    2
    K币
    26 元
    注册时间
    2018-4-22
    沙发
    发表于 2019-4-4 04:31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    真的很用心的回答!点赞!

 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2

    主题

    32

    帖子

    73

    积分

    新手上路

    Rank: 1

    精华
    1
    威望
    2
    K币
    71 元
    注册时间
    2016-10-29
    板凳
    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6 20:00 | 只看该作者
    朱正廷珍珠糖 发表于 2019-4-4 04:31
    真的很用心的回答!点赞!

    加油哦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0

    主题

    7

    帖子

    31

    积分

    新手上路

    Rank: 1

    精华
    0
    威望
    2
    K币
    29 元
    注册时间
    2019-2-8
    地板
    发表于 2020-3-14 01:29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    学长* 我想买资料

 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

    本版积分规则   

    关闭

   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~

   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

   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,进入扫一扫
    在“我”中打开扫一扫,
   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

    关于我们|商务合作|小黑屋|手机版|联系我们|服务条款|隐私保护|帮学堂| 网站地图|院校地图|漏洞提交|考研帮

    GMT+8, 2025-4-20 22:04 , Processed in 0.078378 second(s), Total 8, Slave 8(Usage:6.75M, Links:[2]1,1_1) queries , Redis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

    © 2001-2017 考研 Inc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    ×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