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日,我在研招网官网上看到了拟录取的通知。我希望这个愚人节不愚人,我自信这个愚人节我不会被愚。 笔者为非法本二战考生,报考民商法学,成绩不佳,运气不错,勉强通过。此文虽称经验分享,然自己实无可借鉴之处。惟两年备考,有些见闻,不妨说出,供备考同学消遣。 一、专业课 常言“隔行如隔山”,就考研而言,乃隔专业如隔山。此部分所言,仅限于民商法学,且仅限于华政研究生考试。 (一)考试范围与形式 民商法学,名为“民商”,实则“有民无商”。从近两年初试试题观之,商法考察比重急剧下降,不排除全然不考的可能。2016年之前,商法分值高达50分左右;2016年试卷中,商法单设一道论述题,分值为25分;2017年试卷中,商法部分仅涉及股权之善意取得,分值为10分。然股权之无权处分及善意取得实乃民法制度于商事领域之具体体现,严格来说,不算考察商法知识。据我所知,就复试过程中所涉问题,亦无商法制度的考核。故于民商法备考过程中,民法乃传说中的“牛鼻子”,应集中力量攻克之。 至于考试题型,近两年变化亦明显。2016年之前,题型多样,案例题不占绝对比重;2016年试卷中,仅设一道票据法论述题(25分),其余均为案例题;2017年试卷中,所设试题均为案例,且多考察请求权基础。题型之变化折射出命题人考察重点之变化,学习民法的同学,切莫只谈抽象原则,尚须解决现实问题,切莫只会背诵,尚须多些真功夫。 (二)如何准备 1. 听课 若未曾上过华政的课程,听课甚为重要。仅靠自学难以学好民法。于初学者而言,掌握学习方法最为重要,上课是有效的途径。华政的法学本科教学是全国一流的,不信,听听看。 2. 看书 看书一定看王泽鉴老师的民法书籍,不仅因其为考试指定书目,更因其经得住时间的检验,于无辨别能力之初学者而言,基本不会产生误导。初看王老师的书,有一定困难,但能克服。首先,听过课的同学看王老师的书会简单一些;其次,无需从第一页开始看,可从任何一个看得懂的章节开始看,如“权利的主体”,如“权利变动”;最后,慢些看,反复看,有一个中肯的观点:就王老师的书,初学者若看得很快,其结果≈没看。 3. 整理 无论听课亦或看书,均须整理笔记。笔记重在体系,重在构成要件,重在案件实例。就备考而言,大部分抽象理论可暂且搁置,重点学习具体制度之构成要件。分析案例,解决问题,须从构成要件入手,不可想当然套用某一制度。学与不学,总归有些差别,基本的思考方式不对路,很难考取。 二、法综 如果有司法考试的经历,于法综学习中会轻松些许。原因不在于背诵过相关制度,而在于理解一些制度的原理。 若未考过司考,须多花一些时间研究制度内涵。备考法综,背诵量有一些,可借助任一辅导机构的考研资料记忆,仅需背诵冲刺笔记,足矣。于我而言,最好的背诵方式乃复述:找一处鸟还拉点屎的安全场所,为自己上一堂课,一个制度讲得出,便是记下了。 三、公共课 公共课重在英语。前日,有一位学妹从我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道理:英语不好的人生是很可怜的。就如何学习英语,我无发言权。有一些口碑较好的资料,我倒可说一下: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、何凯文老师的阅读课、张剑老师的黄皮书等。 政治部分,科目较多。学习马原须听课,任选一位老师的课程听完即可。其余各科只需看风中劲草等汇总知识点的资料书。如果时间较长,各科均听一遍课未尝不可。临近考试,会有一些模拟试卷出来,多写一些选择题,既检验水平又帮助记忆。至于主观题,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4套卷,多读几遍,分析其答题的逻辑层次,找出高频词,于考试时模仿写作即可。 四、过程 备考研究生考试终究是为应试而学习,少有营养。惟此乃通往更好的学习平台之路径,无法避免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求索的是真知识,真本领。考试只是一座桥梁,走过它,莫在上面修建房屋。 祝福大家,圆梦华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