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是20届考生,报考专业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,成功上岸,给大家介绍下北科能动考研复试情况,并把一些自己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告知大家,帮大家省时间去查阅了,另外就是一些复习经验介绍给大家,让大家少走弯路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北科的复试都是具有公平性、透明性,复试中每科目的得分都会最后在官录取名单上公布出来,对外校考生没有任何的歧视,能不能考上全靠个人能力。北科的复试有一定难度,因为复试占比50%,所以大家要好好准备,但也不会过分难为人的,一般都是注重基础概念、原理的考察。先总结下2020以来年的复试情况,北科能动一般招生人数比较平稳,学硕报名人数比较平稳,专硕可能有较大起伏,如2019年报名人数189人,直接导致复试线上调,下面来看看今年招生情况,学硕今年招36(不含推免)人,专硕招45(不含推免)人,较往年变化不大,去年北科录取热动复试线是:学硕311分,专硕307分。总之,只要过了北科的分数线,为了自己的梦想,为了对得起这一年自己的付出,都应该尽量尝试去复试。现在下面总结了复试常见的几个问题。 一、复试时间 大概时间是3月中下旬(若笔试),线上复试时间往后推。 二、复试参考书 复试专业课笔试考察科目:工程流体力学、工程燃烧学 [1] 《工程流体力学》 (第二版), 北京:中国电力出版社, 2013年刘向军 [2]《燃料及燃烧》(第二版), 北京:冶金工业出版社,1994 年韩昭仓主编 三、复试内容 就历年专业课复试笔试题的出题特点来说,近几年考试中该专业课主要分为选择填空题、简答题与计算题三个部分,其中简答题流体力学有涉及,主要熟记各项定义、内容和方法;计算题两本书中都有涉及,题型有限,只要我们掌握基本算法。由于会计的知识点内容重点较为清晰,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动,这也是对我们考生比较有利的一方面。 通过总结历年考试真题,大家就可以大致把握考试重点,进而有针对性的复习。 考研最终总成绩权重占比:初试成绩权重50%,复试成绩权重50%。复试总成绩=初试成绩+复试成绩 2020年复试考察形式以及面试内容简介:外语口语和翻译(50分) +综合面试(200 分) 复试总成绩=初试成绩+复试成绩,2020初试500分复试满分250分,两者相加即为总成绩,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采取了线上复试,而且没有笔试复试总分只有250分。我们开学后学校又对我们进行了复测,复测内容就是复试的笔试。初试总成绩满分500分的,复试总成绩满分250分,其中专业水平考核100分综合素质考核100分,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50分。今年复试情况仍不确定,但应该不会像20年一样,大家主要还是参考2019年的。 四、历年录取情况 数据分析: ①招生人数总体变化不大,因为19、20实际复试人数会比计划多一点,希望今年复试名额也会比计划招生人数多一点。 ②20年只有面试,没有考试,今年说不准,但大家一定得好好准备,不可能指望着学校不考试。 四、复习经验 ①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考试不难,基本上考的都是常规题目,重点把历年真题做一做,概念什么的多背一背就行,我当时是在某宝买的,还有售后,资料都会送的,挺好的,建议大家买资料一定要慎重,多看看大家不要过于紧张,复试肯定不会为难人的。 ②专业课面试 其实专业课面试也没有大家想想那么严肃正式,只要进去保持一个学生该有的形象,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行,主要也是问一些基本的知识不排除有的老师会问一些难一点的,有的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问一些问题,这时候你就得开动一下脑筋了,会的话就认真回答,不会的话说不太清楚,下去之后再认真查阅一下,不要不懂装懂。 ③英语面试 背一背资料里面的模板就行,主要是常见的问题需要背一下。面试时不要太紧张,老师提问是要认真听题,不要答非所问,像一般常问的问题有:你问什么要报考这所学校?你在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打算?/或者你将如何度过这三年的时间,这些问题在模板里都有的,资料肯定推荐大家都买一买,全都帮你总结好了,很方便的。 五、其他 下面跟大家说说联系导师的事,首先,要明白联系导师的目的是,能在读研时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,并且在导师的帮助下,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,最好学有所成。至于其他的说什么联系大牛导师,保证能录取,这是不存在的。能否被录取,只看初复试综合分数,与其他的都无关。另外,联系导师注意不要同时联系多个老师,这是一个致命错误,原因都懂,不多讲了。在初试分数出来之后,就可以着手联系导师了,可以发邮件或发短信,最好不要打电话。联系导师的话,一般有两种思路。第一种常规的方法是:重点介绍自己的优点、科研经历、获奖情况之类的,然后表明对导师某个研究方向感兴趣;第二种思路是:以导师的论文为突破口,最好多读几篇导师近几年的英文论文,对老师某个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之类的。导师是最喜欢科研能力强的学生,也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。这种方法避免了第一种方法的千篇一律,用得好的话让老师眼前一亮。自我介绍可以附上简历,简洁明了。无论哪种方法, .最好用不要用英文,容易弄巧成拙。另外,联系导师建议联系三次为宜,一次太少,导师没什么印象,太多的话导师也嫌烦。 最后,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成功上岸,毕竟都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年,我也是过来人,深知其中的不容易,但都到最后了,大家一定要坚持住,祝你们好运,我们北科见!
|